- · 《市场周刊》栏目设置[06/29]
- · 《市场周刊》投稿方式[06/29]
- · 《市场周刊》征稿要求[06/29]
- · 《市场周刊》刊物宗旨[06/29]
海南周刊|精品文艺演出将轮番上演,花木兰椰城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民族舞剧《花木兰》中的花木兰。 文\\海南日报记者 陈蔚林 见习记者 李梦楠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熟悉的咏叹在烽烟中响起,披甲的少女扬鞭策马
民族舞剧《花木兰》中的花木兰。
文\\海南日报记者 陈蔚林 见习记者 李梦楠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熟悉的咏叹在烽烟中响起,披甲的少女扬鞭策马奔向茫茫大漠……
8月19日至20日,民族舞剧《花木兰》在省歌舞剧院连演两场,成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海口市上演的首个精品文艺演出剧目。
这两场精彩的演出,不仅向海口观众娓娓讲述了一段孝感动天、舍身报国的巾帼传奇,更打破了大家数月未能近距离欣赏文艺演出的困局,也意味着海口乃至海南的演艺市场在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开始“回暖”。
民族舞剧《花木兰》剧照。
在破与不破之间
花木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因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名垂千古。尽管她的姓氏、籍贯等均无史书确载,但事迹却在千百年间广为流传,并被创作成多种文艺作品——从南北朝时期的叙事诗《木兰辞》,到近现代拍摄的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等,无一不深受国内外民众所喜爱。
正因“木兰从军”这个故事深入人心,《花木兰》总编导周莉亚坦言执导时压力不小,“我们不能走常规‘套路’,而是需要在‘破’与‘不破’之间,在已知的故事之中寻找新的‘可舞性’。”
一场舞剧看下来,观众们或多或少会发现,相较其他版本的“木兰从军”,这部舞剧别具匠心。
比如,在人物设计上,该部舞剧更注重对花木兰内心世界的刻画,充分展现了邻家女孩蜕变为巾帼英雄的心路历程。除了忠孝节义的英雄形象,人们亦能从中看到花木兰隐身军营与男兵共处一室时的尴尬,看到她为圆满与将军的爱情而大胆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模样,有观众在朋友圈发表观后感:“原来你是这样的花木兰!”
主创团队的巧思还体现在舞台的改造和道具的运用上。
为了展现花木兰和战友们同仇敌忾、团结杀敌的场面,舞美团队特别为舞台设计了环绕式的旋转机关,舞者在不断转动的圆形舞台上铿锵起舞,丰富了舞台表现的手段,极具震撼力。
舞剧中的一枚铜镜让海口观众刘先生印象深刻:“这枚铜镜在花木兰年少时见证了她无忧无虑的童年,在她从军时化为一轮明月遥寄相思,在她还乡后又陪着她将花黄贴回眉间。这个寓意让我们很受触动。”
另一位从澄迈县赶来观看演出的观众黄女士则注意到主创团队在配乐编曲上的大胆尝试,“有一段演到花木兰在军营想念家乡,这时恢弘的西方交响乐曲中融入了一味黄陂小调,让人听了心里一酸。”
寻找心中的花木兰
主创团队的用心不止于此。
海南日报记者注意到,武术融入舞蹈是本剧编舞的一大特点,剧中的练兵、杀敌等情节均以武术和舞蹈相结合的方式编排,并以不同队列和阵容组合交替呈现,配合着密集有力而又充满韵律的鼓点,烘托出花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英姿,令人热血沸腾。
令主创团队满意的是,剧中花木兰A角饰演者、中国歌剧舞剧团舞蹈演员郝若琦很快接受了这种颇具新意的表现形式。原来,身高176厘米的郝若琦常年坚持练习拳击等多项运动,舞蹈动作舒美而不失刚强。接下花木兰这个角色后,她更是通过书籍、影视、网络等多种渠道摸透了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花木兰》总编导韩真称:“许多观众看到她的表演,都会得出一个印象:毋庸置疑,郝若琦就是花木兰!”
“这个角色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郝若琦说,这要求她在进入剧组之后,要把一切技巧和其他角色的痕迹统统“抹去”,“为了演绎好这个角色,我的每一个动作都经过千百次打磨,每一场演出结束后都要及时反思和修正。后来我发现,跳舞跳到最后其实拼的不是技巧,而是学会用自己的情感去牵引每一个动作。可以说,我对这个角色投入了真情实感,并且想用这份真情实感去打动观众,所以每一次谢幕时我都是热泪盈眶的。”
对此,在剧中饰演卫将军的宁波市歌舞剧院首席演员夏天很是认同。首场演出前,他和海南青年舞蹈演员交流时特别说道,演员要特别关注所扮演角色前后期的性格变化,用不同质感的舞蹈动作去体现人物形象,“只有让细节说话,用动作表达情感,用肢体进行交流,塑造出来的人物才会生动形象。”
文章来源:《市场周刊》 网址: http://www.sczkzz.cn/zonghexinwen/2020/0825/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