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中国经济周刊》最新封面文章:纪念深圳40年

来源:市场周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20年第15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在深圳南山区粤海狡椒焦锏南角铮芗植剂?12个产业园区,活跃着超千家高新技术企业,走出了华为、中兴、大疆这样令美国忌惮的硬核企业和

2020年第15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在深圳南山区粤海狡椒焦锏南角铮芗植剂?12个产业园区,活跃着超千家高新技术企业,走出了华为、中兴、大疆这样令美国忌惮的硬核企业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科技巨头,诞生了94家上市公司、9家“独角兽”企业,贡献了超过3000亿元的GDP——这足令全国绝大多数地级市乃至一些省份望尘莫及。

引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粤海街道是观察深圳特区40年的一个窗口。从深圳加工到深圳制造再到深圳创新,这是中国最开放的城市探索40年的产业转型升级史。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中央给深圳的任务是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未来深圳的战略定位之一是高质量发展高地。

粤海街道是未来深圳的缩影,无疑有样本意义。

沿着深南大道由东向西,从罗湖的国贸大厦,途经福田的华强北,再到南山的粤海街道,这条全程25.6公里的大道一路见证了这个由“三来一补”起步的城市,从深圳加工到深圳制造再到深圳创新的40年产业升级史。

这是观察深圳特区40年的一个窗口。

虽然深圳特区叙事的起点在罗湖,但当下的焦点却是南山,具体来说,是南山区辖下这条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红遍网络的粤海街道。

这里是深圳市科技创新和总部经济的主阵地,在23.8平方公里的区域里,密集分布了212个产业园区,活跃着超千家高新技术企业,走出了华为、中兴、大疆这样令美国忌惮的硬核企业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科技巨头,诞生了94家上市公司、9家“独角兽”企业,贡献了超过3000亿元的GDP——这足令全国绝大多数地级市乃至一些省份望尘莫及。

粤海街道爆红之后,习惯被仰视的顺德人组团前来考察取经,算是感受到了处于鄙视链下端的残酷。顺德人感叹:顺德有29家上市公司,而粤海一条街道就有94家;顺德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刚过万亿,而腾讯一家的市值就已超4万亿。“粤海街道确实是引领了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尤其在互联网领域。”

这并非客套话。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中央给深圳的任务是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未来深圳的战略定位之一是高质量发展高地。

毫无疑问,粤海街道是未来深圳的缩影。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深圳开始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明确提出“以高新技术产业立市”的目标,希望改变以“三来一补”为主的产业结构。在1994年深圳市政府下发的《关于经济特区停止审批“三来一补”等项目的通知》中,不仅要求原特区内限制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同时大力鼓励高新技术发展,积极引导原“三来一补”企业升级转型。

1996年,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立,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作为国家“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的6家试点园区之一,其中的中区和南区分布在粤海街道,占了整个园区的三分之二。早期,深圳市政府投入几十亿在园区招商引资,重点投入高新技术产业研发。

当时的规划对标的是美国硅谷,最早建设的楼宇都是仿照硅谷环境比较宽松的矮楼,甚至不设中餐厅,怕有油烟味污染。按原来的规划,高新区容纳就业人口12万人左右,其中计划在高新区内解决10万人的居住问题。其余2万人在高新区以外的地方解决居住问题。

但很快,发展的速度超乎了所有人想象。如今园区内企业员工的数量已超45万人,产业空间、交通、居住等等公共服务的矛盾已经凸显。

“谁也没有想到发展的速度如此迅猛,而这个速度比硅谷的速度快太多了。”几乎所有人都惊叹于周围楼宇拔地而起的速度,即使是这样,不断壮大的企业还是需要更多的写字楼,而这里的空间已经渐趋饱和。

这些密集的楼宇里高密度地分布着约2万家大大小小的企业。在巨无霸企业之外,九成都是创新型中小微企业。

在多年的观察中,粤海街道办企业服务部部长古明发现,只要能在这里站稳脚跟并生存下去的企业,找准了定位和方向之后发展都会很快。他们的成长一望而知:从共享办公空间的一个隔间起步,两年后租下半层,再过两年租下整一层,最后在高新技术园区拥有自己的整栋楼宇。

这也是粤海街道上很多巨无霸企业和独角兽公司的成长路径。

生生不息的创新力量

这条街道上,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这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


文章来源:《市场周刊》 网址: http://www.sczkzz.cn/zonghexinwen/2020/0825/486.html



上一篇:物联周刊(72期)丨重庆启动车联网国家级先导区
下一篇:致敬同行力量,新周刊举办2020企业社会责任荣誉

市场周刊投稿 | 市场周刊编辑部| 市场周刊版面费 | 市场周刊论文发表 | 市场周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市场周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