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皖北民间喇叭现状考察与发展情况初探

来源:市场周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什么是“喇叭” 一说“喇叭”现代人往往会联想到街边买卖吆喝,帮助扩大音响的声音媒介,但实际上“喇叭”是分为两种不同的概念:一种是管类乐器;另一种便是现代的电声元

一、什么是“喇叭”

一说“喇叭”现代人往往会联想到街边买卖吆喝,帮助扩大音响的声音媒介,但实际上“喇叭”是分为两种不同的概念:一种是管类乐器;另一种便是现代的电声元件,也叫扬声器。我们今天所要谈及的当然是前者,作为管乐器,“喇叭”又称为“唢呐”。历史记载,公元3 世纪唢呐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再从新疆传入内地。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呈圆锥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也俗称“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在广东地区又被称为“嘀嗒”。

喇叭发音嘹亮,动人心魄。过去多用于民间的歌会、鼓乐班或作为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在无数喇叭艺人的不断挖掘积累中,渐渐丰富了喇叭的吹奏技巧,扩大了表演张力,使其成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乐器。安徽是我国民间喇叭盛行的重要地区,比如安徽砀山县就是闻名国内的喇叭之乡。乐手如张连生等,他们不仅活跃在砀山周边地区,乃至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的艺术舞台上也都有他们的身影;又比如安徽省灵璧县申报的传统音乐“灵璧菠林喇叭”,也于2014 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于2019 年11 月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二、皖北民间喇叭的现状考察

(一)皖北民间喇叭的流派划分

1.以长江为界,将安徽分为长江以北和长江以南。在皖北地区和皖南地区,语言及音乐类型等方面,南北方有较大不同。长江以南属山区地带,佛、道教文化胜地九华山,八公山聚集在此,使得宗教音乐兴盛。因此喇叭艺术在皖南地区主要使用于宗教音乐。在皖北地区,皖北民间喇叭音乐中的音乐素材大多来自这些在当地盛行的坠子戏、梆子戏等较晚产生的戏曲和曲艺音乐,并广泛运用于民间的风俗活动,如婚丧嫁娶等。因此安徽民间喇叭艺术在皖北地区由于市场需求而十分兴盛,安徽喇叭艺术流派也主要分布在安徽省的北部地区。

2.安徽省长江以北为皖北地区,皖北又以淮河为界分为淮河以北——皖西北和皖东北,以及淮河以南,这三个地区相继发展成了三个有代表性的民间喇叭流派,在这三个流派集中发展的地区,产生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曲目以及每个流派独特的演奏技巧。

首先来看淮河以北的两个流派:皖西北和皖东北。其中皖西北部的代表性人物是隋兰魁,隋兰魁先生的艺术实践活动基本上遍布在安徽多个市、县地区。在当时,很多当地的民间艺人围坐一起集思广益、广纳谏言,探讨喇叭艺术的吹奏技巧和音色表现。隋兰魁先生通过这种艺术交流,受到了同行的高度赞赏与肯定。他的演奏风格一气呵成,大气磅礴,同时又不乏风趣幽默、活泼。他常在演奏乐曲时即兴创作,使乐曲的情绪更加灵动、多变。

皖东北地区则是以张连生为代表,形成了以张连生先生为核心代表人物的皖东北流派,主要流行于砀山县、萧县、淮北市、宿州市等城市。东北流派的吹奏,从整体演奏特色上逐渐形成一种潇洒不羁、自由生动、流畅自然之感。音色绵润、柔美;尤其擅长旋律的即兴吹奏。在去当地考察时,那里的民间艺人说起先生张连生,十分崇拜的说,“他一辈子都是吹大喇叭,没见过他吹过小喇叭”。

第三个流派则是淮河以南,以刘凤鸣为代表,位于安徽的东部,包括蚌埠地区、滁州地区、定远县、凤阳县一带。刘凤鸣先生作为一名家喻户晓的喇叭艺术家,不仅有过硬的吹奏技巧,更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个性。刘凤鸣先生的演奏忽而豪迈,忽而细腻,音色优美,处理精致,旋律完整性突出,丰富的舞台经历和扎实的艺术功底也使得其对喇叭技艺的操控游刃有余。

皖北地区这三个流派,他们互相影响又各有特色,为我国民间喇叭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增添了色彩。

(二)皖北民间唢呐的传统器乐曲目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民间喇叭艺术几乎没有独奏性曲目和创作性曲目。众所周知,一件乐器的曲目量和技巧性直接影响它的市场生存和艺术价值。为了使喇叭的曲目丰富,喇叭艺人们做了很多工作。为了使喇叭音乐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首先要把传统的东西整理出来,然后才能加以改编创造,这样既不失传统,又能给人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目前,笔者参阅《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安徽卷》以及其他文献考据,统计到皖北地区亳州、涡阳、阜阳一带以喇叭为主奏的统器乐曲共计31 首。并将这一带现存的主要传统器乐曲目绘制成表格如下,供大家参考:


文章来源:《市场周刊》 网址: http://www.sczkzz.cn/qikandaodu/2021/0316/988.html



上一篇:传媒资本市场大变局
下一篇:演艺生产院团性质与后改革时代国有文艺院团效

市场周刊投稿 | 市场周刊编辑部| 市场周刊版面费 | 市场周刊论文发表 | 市场周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市场周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