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学术资本主义的本质、挑战及大学的应对

来源:市场周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自20 世纪80 年代起,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凸现,甚至成为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由于教育是受广泛范式的全球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适应和反应的中心领域之一[1],全球化对高等教

自20 世纪80 年代起,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凸现,甚至成为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由于教育是受广泛范式的全球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适应和反应的中心领域之一[1],全球化对高等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传统上,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一直被认为是确立大学理念的重要基石。但近年来,高等教育在各国展现出相似的发展趋势,即私有化、市场化、商品化和企业化[2]。受这种趋势的影响,当代大学产生了一种新兴的关系形态——学术资本主义。美国学者希拉·斯劳特和拉里·莱斯利将其定义为“院校及其教师为确保外部资金的市场活动或具有市场特点的活动[3]”。学术知识被看作是知识经济的资本。在学术资本主义的风潮下,我们不禁要思考:大学将迎来怎样的变革与发展,学术资本主义又将走向何方?

一、学术资本主义是一把“双刃剑”

学术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因为受到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与市场化发展的影响,西方国家政府拨款逐渐减少,而高等教育开支却日益增加,这迫使公立大学开始转向市场寻找新的资金来源。学术资本主义宣称知识成为“资本”,拥有知识的大学教师已然成为“资本家”,争取资金是大学的首要任务。根据斯劳特和拉莱斯利对学术资本主义的定义,我们可以进一步把它理解为高等教育机构所从事的与市场有关的具有应用、商业导向的有计划的、有策略的、有目标的研究或其他竞争性活动。一直以来,对于学术资本主义的争议从未间断。

一方面,类似瑞士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学术丑闻似乎总在提醒人们重视学术资本主义的不良后果。反对者认为当今时代愈演愈烈的学术资本主义趋势会给大学等学术机构带来危害,使之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潭。首先,市场的参与可能会使教育不平等加剧。在高等教育市场模式下,知识分配比收入和权力分配更加扭曲[4],知识占有的多寡及其创造力成为分配的主要依据,第一世界的精英大学能享用更多的学术资源,被打上“少数人的特权”标签的知识离公共属性越来越远,由此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公平性,直至最终变相地剥夺人获取财富的能力,进而造成更大的财产分配不公甚至社会的不公。其次,学术资本主义让高等教育屈服于“简单地为市场服务”的压力[5],破坏了其公共利益。它推动了高等教育商业化,增进了高校的商业气氛,但并没有使高校师生普遍受益[6]。过去高等教育的公益模式因它而丧失。

另一方面,学术资本主义也并非一无是处。西方国家学术资本主义出现的动因主要是财务平衡压力下过度市场化的办学,所以,至少从表面上看,学术资本主义将有助于公共资源更有效地分配,资金得以转向更紧迫的国家需求。大学也能因此而正常运转,不会因为资金短缺而陷入困境。还有其他一些显然易见的好处:激发教师的研究积极性,促使学术机构研究开发更适合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技术,促进了教育成本分担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甚至普及化(这未尝不是一种公平)。还有学者认为学术资本主义对大学文化与研究总体上利大于弊,在利大于弊的基本判断下,要做的是采取各种具体措施扬长避短,而不是全盘否定[7]。

由此可见,学术资本主义在本质上就是一把双刃剑,它并不是要取代公共知识体系[8],而是两者可以共存,互有交叉、彼此重叠。其最终指向的是高等教育机构以及利益相关者与市场机制、资源累积的逻辑关系。

由于学术资本主义出现的时间还不长,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还需要时间与实践来检验,不宜过早下定论。但把学术资本主义视若洪水猛兽,甚至过分妖魔化,确是不妥当的。传统大学所倡导的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与学术资本主义所提倡的市场价值并不是毫无联系,社会服务从来就是大学的基本职能。所以,两者不是绝对对立、泾渭分明的两个独立板块,而应该努力寻找共生、双赢的空间。

尽管学术资本主义充斥着“好”与“坏”的争论,但不论社会各界对它持何种态度,它的存在已是事实,而且影响还在扩大。在世界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的背景下,知识成为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源泉。借助对学术资本主义本质的分析,我们可以预见其未来的发展。

其一,组织跨国的产学研活动。在21 世纪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国家和超国家组织把知识密集型的跨国经济活动作为其知识经济战略的一部分,表征学术资本主义的知识网络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跨国运作模式[9],知识的轨迹开始从本土向全球扩展。跨国化的产学研合作日益频繁,知名大学热衷在海外建立分校,以MOOC 为代表的在线教育的发展让知识跨国化扩张更加迅速。这些种种表现形式都在说明我们正在目睹学术资本主义的跨国化。


文章来源:《市场周刊》 网址: http://www.sczkzz.cn/qikandaodu/2020/0729/407.html



上一篇:文创产业要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
下一篇: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优势、困

市场周刊投稿 | 市场周刊编辑部| 市场周刊版面费 | 市场周刊论文发表 | 市场周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市场周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